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297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70 USD   更新时间:2025-04-21 08:02:31

区块链最直白的解释

近年来,“区块链”逐渐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特别是随着比特币价格的进一步走高,坊间更是将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话题神话甚至妖魔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一是大家被比特币自诞生以来价格超过20多万倍涨幅的“造富”神话所吸引;其二,区块链技术本身晦涩难懂的专有技术名词也令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那么,区块链是怎么诞生的?区块链与比特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它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白话一下“区块链”。

2008年11月,一位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白皮书,在该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chain of blocks 的概念,而在最早的中文翻译版中,将chain of blocks 翻译成了“区块链”三个字,这也是区块链最早的出处。而区块链的正式诞生则要晚一些,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诞生。几天后,2009年1月9日出现序号为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

看完“区块链”的诞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区块链最早的文字概念由中本聪(中本聪的神秘面纱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探讨)提出;二、世界上第一个区块链是随着比特币这个电子现金系统由理论落地到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可以说,区块链是中本聪在发明比特币的过程中捎带提及的产物,区块链伴随着比特币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难怪说普通老百姓对区块链和比特币傻傻分不清楚,甚至很多人以为比特币就是区块链,在看到国家鼓励发展区块链技术,就盲目的跟风去投机比特币,这其实都是一种误区。

在此,我们特别说明一下:比特币不等同于区块链,它只是区块链技术众多应用场景下的一个具体案例而已。为了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区块链技术。

我们先看一下学术界对区块链的定义: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蒙不蒙圈?!我也挺蒙圈,这样的区块链介绍99%的人都很难理解。我们不妨通过剥洋葱的方式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

假设区块链是一个洋葱,最里面的洋葱芯肯定是最精华也是最娇嫩的部分,那么区块链的洋葱芯是什么呢?!其实并不神秘,是一个账本,换做计算机名词就是数据库。也就是说,区块链的本质是用来记录各类数据的一个账本!那么这个账本跟普通的账本有什么区别呢?区别肯定是有的,而且还很大。普通的账本都是中心化的,有专门的部门发行,记录,管理,流通和销毁。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这种存储方式逐渐显露出许多弊端,比如中心化机构的可信度,数据存储的安全性等问题日趋严重。而区块链技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洋葱芯上又加了一层壳,这层壳就叫“去中心化”。怎么实现?通过数据的分散式存储的方式,不再依赖单独的中心化机构来记录,存储管理数据,通过狡兔三窟多个地方存储同样数据的方式,保证数据安全性和不会丢失。

如果您以为区块链技术仅此而已,那就小看了它。现实生活中,老百姓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重要数据信息被篡改!比如近年来频繁爆出来的高考被冒名顶替事件,银行出现账目错误被篡改等现象,这些问题都是中心化数据存储和流通产生的管理问题。如何从技术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技术带给我们希望。为了保证数据不被篡改,区块链洋葱又在自己身上加了两层壳,一层是“点对点传输”,一层是“共识机制”。传统中心化机构的数据在流通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数据在人与人之间的传递和管理层授权机制,这种方式因为利益和人为失误等原因很难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不被篡改。而区块链技术采用了点对点传输,可以理解为一对一的计算机数据传输,下一个数据是由上一个数据计算承接而来,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同时,如果有人想要篡改数据怎么办?在传统数据传输中很容易实现,只需要搞定关键的一两个数据保管人就可以更改。而区块链技术采用了共识机制,某用户只有在控制了全网超过51%的记账节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伪造出一条不存在的记录。也就是说,原先你只需要搞定一两个人就可以篡改数据,而现在却需要搞定51,510甚至更多的人才有可能更改一条数据,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大到篡改者无法承受的地步,进而实现了数据的不可篡改属性。

为了提高数据存储效率,中本聪创造性的提出了把数据按批次存储,每批次存满后打包成区块,为了保证两个区块之间的顺利交接,用链条把他们连接起来,这就是区块链的原理。

同时,为保证数据是隐私的,不可轻易被其他人获知,区块链洋葱在自己的外衣上又加了一层保护壳,这个壳就是“加密算法”。加密算法是源自现代密码学的一套计算机数据保密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区块链上的数据在非授权情况下不会被任何第三方知悉。而用户想要访问自己的数据需要提供一串私钥和一串公钥共同开启。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看到构成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以及加密算法等技术是成熟并且之前就有的计算机技术,而中本聪最大的贡献是在发明比特币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性的将这几项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项全新的技术——区块链技术。也许是无心栽柳柳成荫,中本聪当年也不会想到自己发明的比特币竟然会创下如今的天价,而自己无意间发明的区块链技术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于区块链技术如何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关联,又将在那些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将在随后的文章中继续白话区块链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