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3043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69 USD
更新时间:2025-04-19 08:02:31
来源:VION WILLIAMS
探讨AI-Agents的创新可能性
AI-Agents的共识与非共识
AI-Agents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越来越备受关注的方向,很多程度上是因为LLM为AI-Agents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实现路线,其次是有很多AI-Agents相关的项目火爆出圈。
尽管LiLian Weng在其文章中,定义了LLM驱动的AI-Agents是什么?但是Deepmind也在试图定义一个统一智能体的概念,我相信AI-Agents这个概念也会随着不同的AI公司的理解,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差异化。
而比较明确的关键共识是,基于LLM驱动的Agents实现对通用问题的自动化处理,是此次大型语言模型爆发周期中,我们所指认的,且形成共有认识的AI-Agents。
从Agents的相关性中找可能性
在AI-Agents的应用相关层面,在当前阶段我们应该尽可能用“相关性”的视角来看待AI-Agents,即对AI-Agents的可能形态抱以试错的包容性以及对创新的可能性,切不可像某些评论家一样,以一种狭隘的立场寻找一种标准化的答案,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例如Auto-GTP作为一种可能性,事实上启发了很多Agents项目,但狭隘的批判会失去捕获新机遇的机会,这是华人开发者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没有创造力的开发者,你又将如何在自然语言编程的时代,依赖自己的传统竞争力呢?
尽管现在也有不少关于AI-Agents相关项目的介绍,但是我认为存在同质化罗列介绍的问题,这些内容解决了让我们 初步知道有哪些项目是属于AI-Agents这一方向,但是没有从相关性出发,展示AI-Agents在不同应用领域的潜在可能性,以及某类AI-Agents项目的生态位置。
例如在我的介绍中,Auto-GPT、BabayAGI和MetaGPT会被我归在一类生态中,因为他们具有某一路径的延续性;
在Agents的拼图中构建全貌认知
总而言之,关于AI-Agents的代表性项目介绍中,我使用了“相关性”、“生态位置”以及“延续性”的视角,进行了代表性项目的介绍,使得我们可以从中隐约看到AI-Agents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下的10个代表性的相关项目出现,包括一些相关引用项目,我将以案例为拼图,拼凑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图谱,足以让更多人清晰意识到,Agents的潜力如何改变互联网的一切,包括重塑Web3格局。
AI-Agents的两大未来方向
AI-Agents大致上会分为两大方向:Autonomous Agents和Generative Agents。
Autonomous Agents以Auto-GPT为例,代表了通过自然语言的需求描述,能够自动化执行各项任务达成目标结果,在这个协作关系中,Autonomous Agents是服务于人,具有明确的工具属性;
Generative Agents以斯坦福发表的25个智能体的虚拟小镇为例,Generative Agents作为一个具有类人格特征、自主决策能力以及长期记忆等特征,更偏向“原生性”概念的AI-Agents,在这个协作关系中,Agents具有数字原生意义的社会关系,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工具;
Auto-GPT
Auto-GPT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开源项目,其在GitHub的介绍很简单“An experimental open-source attempt to make GPT-4 fully autonomous.”,一个实验性的开源尝试,旨在使GPT-4完全自主化。
简单概括,就是Auto-GTP能够通过一句话的任务需求,能够完全自动化的实现最终的任务结果;Auto-GPT能够实现自主完成任务的核心逻辑,在于借助了语言模型的任务规划能力,通过对任务进行一步步拆解分析,以及自动完善任务的执行步骤,在这过程中具有在网络上搜索结果后反馈给语言模型,并进一步进行任务拆解与执行。
用通俗大白话来比喻,Auto-GPT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把任务给完成了,不需要人类再提供提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