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3043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69 USD
更新时间:2025-04-19 08:02:31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 | 0xAyA
尽管整个市场仍然处于深熊状态,但不乏仍有链上“小游戏”给出亮眼的数据表现,如前段时间Sui上的链游8192就使得Sui链日交易量激增且突破了2000万笔,甚至还超过了Solana的日均交易数。而在Arbitrum上以小游戏形式开展激励代币发行活动的 A3S Protocol也数据不俗,今年5月其Mint Queue Earn社会实验活动和AA激励代币分发共有4000多个地址参与mint,共mint出超过15000个地址NFT。
就在最近,A3S Protocol在zkSync上推出了第二轮的激励代币发行活动,并同样以小游戏作为载体进行。两轮游戏是如何吸引用户参与其中的?此次活动和上次相比有何不同之处?以小游戏为载体的宣发逻辑又是否代表着GameFi赛道的新方向?Odaily星球日报将在下文一一介绍。
2.0玩法升级,提升可玩性和博弈性
两轮游戏都采取了“Mint Queue Earn”的机制——用户拥有地址,排队等待,并在出队时依据排队时间等条件获得奖励。
第一轮游戏采用了传统排队的模式,用户mint地址参与排队,队伍最前面的人被挤出之后获得奖励。回顾该轮游戏的数据表现:共mint了15000个地址,独立地址4600个,DAU平均在500+,峰值最高达到过1500。
第二轮游戏沿用了第一轮的排队机制,同时根据社区反馈针对上一轮的游戏模式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团队将活动移到了zkSync上,同时原来的排队玩法变为了滚雪球,且新增了交换位置的玩法。
具体玩法如下:用户需要在zkSync上铸造一个“雪球”,即Kernel(本质上是A3S地址的NFT门控)。一旦用户拥有了一个雪球,他们就可以开始在雪道上滚动它,并让它长成一个大雪球,越早铸造的雪球增加重量的效率就更高(鼓励用户抢头矿)。
所有开始滚动的雪球将按顺序加入雪道上的队列。初始雪道上有1000个位置,每个新雪球通过先填满空位来加入队列,直到所有位置都被占用。当队列已满时,每个新加入的雪球会将所有雪球向前推1个位置。雪球在雪道上排队的时间越长,它就越重越大,最终排在队伍前面的雪球会掉进深渊,深渊中的神秘力量会将雪球转化为给用户的AA代币奖励。
在深渊中,玩家可以将雪球转换为AA代币,影响奖励的有两个因素:雪球的重量和深渊热度。
有多种机制能够影响雪球的重量,比如调整雪球在队列中的位置,延长或缩短滚动时间;通过推荐链接吸引更多参与者,额外获得15%的AA代币奖励(被推荐人获得5%);质押AA代币,额外增加雪球重量;从铸造池的奖池和幸运池中赢取奖励等。
而深渊热度是一个反映环境条件的数字,如果落入深渊的雪球越来越少,热度就会上升。随着深渊热度的增加,雪球将会被融化,从而导致赎回的AA金额变少;反之,落入深渊的雪球越多,热度越小,当深渊热度保持在0度时,每1克的雪球可以转换成1枚AA。
不难看出,想要让最终的奖励变得更多,除了邀请更多人参与其中外,最重要的就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雪球尽量的留在雪道上够久,而这就使得落入深渊的前后顺序变得十分重要。A3S也相对应地推出了道具“交换门”和“雪天使”,使得用户有了从位置上进行博弈的可能。
而引入深渊热度的玩法则更具有实验性,并使得游戏的整个流程更去中心化。因此,这轮游戏的博弈性也就变得更强,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形成不同的策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不只是小游戏,更是为AA搭阶梯
相比于动辄数千万制作成本的“3A”级链游,A3S 的滚雪球游戏无论在开发还是维护的成本上都大大变少,然而低廉的成本和简单的设计却体现出了策略性可玩性兼备的游戏形式。
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A3S 并非专门的GameFi项目方,推出游戏是希望通过游戏化的形式以及代币分发的激励机制,鼓励用户体验账户抽象,从而进一步更好的推广项目本身以及账户抽象的概念。
例如,“雪球”实际上是一个NFT化的合约账户,可以存储资产、可以批量转移,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保险箱”而非仅仅只是一个游戏道具而存在,这种地址转移性带来的“可托管”特性,也是 A3S 特有的用户场景,并且在构建的游戏场景内,用户很容易感知到这一层面的需求,进而认可产品所要表达的体验。
在其官方 Medium中,A3S 表示,“希望解决链上交互的痛点,创建一套高效、灵活、模块化的交互范式,带领用户走向意图抽象的未来。”
此外,A3S 还试图探索GameFi赛道的另一种可能性——即可玩性高、门槛低、制作成本低的新Ponzi叙事。相比于传统的GameFi模式,新逻辑以小游戏为基础,具有更轻量级的模型、更简单易懂的规则和更直接的博弈。这种新逻辑的出现意味着项目方和用户之间达成了新的市场共识,同时也能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表现。
GameFi赛道仍然处于方向探索的蛮荒时期,通过小游戏进行宣传乃至作为完整产品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下一款爆款乃至破圈的项目是否会落到前者头上?亦或承载着更多期望的3A大作,甚至是回归传统的GameFi 1.0?我们静待市场的进一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