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178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93 USD   更新时间:2025-07-09 03:00:01

来源:Polkadot生态研究院


背景

谈到区块链的发展,用一个较为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可能更为贴切,它就像春秋时期的朝代更替一般,最开始还是零零散散的诸侯分割,各自为地,发展到后来往往需要有一定统一的东西出现,不管是货币、语言抑或度量单位,而这就是区块链发展的未来雏形。

如果说 2017 年之前的区块链是诸侯分割,那么之后的 2 年中,人们谈论更多的可能是如何让无数条链变得略加统一些,毕竟每一条公链都声称自己会是未来的底层操作系统,但哪怕真的有 10 条这样的“链”产生,人们也依然无法达成“链间协作”的目的。

尤其是当区块链的协议越来越多、资产交互也越来越频繁时,人们迫切需要一类技术来让不同链之间能够产生交互,而这就是“跨链”技术慢慢产生和逐渐成熟的原因。

当然,跨链(Cross Chain)并不是最近两年才出现,跨链最早可追溯到 2012 年,当时的瑞波实验室提出了一种名为 Interledger 的协议,该协议旨在连接不同区块链账本并实现它们之间的协同,而它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全球统一的支付标准,创建统一的网络金融传输的协议。

简单来说瑞波带来的跨链更像一种支付协议,它通过设定一个自动执行的“中间商”,让交易双方的信息汇聚到一起,一旦双方约定达成,便自动完成交易,其实这种跨链更像后来的一种特殊智能合约,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跨链。

那么,在跨链提出来的 8 年后,跨链领域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又将走向何方,我们尝试通过 Polkadot 和 Cosmos 两个跨链项目来深度剖析跨链的发展,以飨读者。


什么是真正的跨链?


1 跨链的误解

当然,当我们谈到跨链时,大家可能都听过这个词,甚至把它作为 2020 年的区块链热门词汇也不足为过,毕竟区块链的世界也需要一些新鲜的故事来填补历史的空缺,至于智能合约和公链已经是 2 年前的故事,而跨链似乎更符合区块链发展的宏伟目标,虽然事实也确实如此。

不过,市场上有不少人对跨链似乎存在一些误解,而这些误解对于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跨链又产生了门槛,因此,我们先从几个常见的误解说起。

A、跨链是让链上资产像互换位置一样交换?

谈到跨链,有些朋友可能真的以为跨链是能把类似比特币链上的资产通过“跨链”的方式转移到以太坊上来,就像把桌子上的苹果和梨交换位置一样,似乎这样听起来的确很神奇,但跨链真的如此吗?

在区块链世界里我们常讲的跨链其实更像一种人民币和美元兑换的关系,什么意思呢,跨链好比我们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欧元或者其他货币,而中间的兑换过程我们称为跨链,这也是较早期跨链所留存的形态,但它并不是物物交换一般的真实转移,而是价值的对等交换。

因此,2012 年之后几年提出的跨链其实通常代指资产跨链,它包括了大家熟知的双向锚定、哈希时间锁、原子交换、资产质押转移、网关和联邦签名等等,而这些是实现的方式,它们的目标都不是为了完成变魔法一般的将链上比特币转换成其他类型的通证,而只是资产的形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