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3043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69 USD   更新时间:2025-04-19 08:02:31

本文来自中金点睛,作者:严佳卉 张帅帅等

2020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价格快速上升、4月Libra第二版白皮书发布,10月国际清算银行BIS与7国央行共同设立的联合工作组就央行数字货币发布首份研究报告、中国央行数字人民币(DC/EP)开启试点,数字货币引起全球关注。我们重点关注积极拥抱数字货币(数字经济)的金融机构,寻找投资机会。

国内来看,目前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正在参与数字钱包开立试点,另外就数字化转型而言,招行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浙商银行等均在积极打造数字化能力,详见《银行:数字银行重构金融供给,场景/生态经营提升触达和洞察力》。参考美国经验,目前美国共有9家银行公开向加密货币公司提供服务,该类银行被称为加密货币友好银行,其中2020年Silvergate Bank 、Silicon Valley Bank 、Signature Bank股价跟随加密货币的价格和交易量上涨。


摘要


近期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行情火爆,我们认为主要缘自部分投资者认可其“数字黄金”属性。该类货币更准确的叫法应当为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是基于某种加密算法创建的数字货币。截至2021年2月18日,按市值排序,全球前两名的加密货币为比特币和以太币,我们认为其行情火爆主要由于国际上部分投资者认可其价值,即加密货币在理想状态下:1)可用于全球支付交易、交易匿名、费用低廉;2)没有存储成本;3)不由任何机构或组织决定发行量,例如比特币协议限定了供给总量,因此使其具有类似于“黄金”的保值抗通胀属性。但需注意的是,加密货币“去中心化”存在监管风险;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币值不稳;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网络难以实现实际生活所需的每秒交易笔数。

不同于美国私人组织机构设计推广的加密数字货币,中国央行致力于研究并推出的数字人民币(DC/EP)是基于国家信用的电子化现金,具有法币地位。1)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数字货币的推出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连接起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交易等需求。2)央行数字人民币是纸币人民币的替代、是电子化人民币的一种,相比现金和银行卡支付更为便捷,相比第三方支付具有法币地位(即背后是国家信用)。3)通过央行数字货币钱包,交易双方可脱离中介机构实现点对点的货币交易和双离线支付,实现隐私保护。4)Facebook等机构计划推广稳定币Libra(一套无国界的全球货币支付系统),可能对各国法币造成未知的冲击。

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我们认为金融服务形态可能发生改变,而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能力可能是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形态可能发生改变,既包括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和服务渠道形态的改造,也包括对支付、存贷、理财、风控等业务流程的重塑。这些变化趋势,从2013年起(互联网金融元年)就已经初现端倪,我们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将加速这一过程,且更多银行机构会深度参与其中,而非仅仅是互联网公司。虽然央行数字货币本身不会对行业竞争格局造成影响,但在如何衔接央行数字货币新系统、如何应对数字货币带来的不确定性时,各家机构再次处于同一起跑线。我们认为,除了渠道、场景、数据运用、产品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竞争力驱动因素之外,数字化能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明显提升。

风险

我们认为创新和监管会呈现动态平衡的状态。我们持续关注数字货币发展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也关注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数据资产归属权、新型金融风险等。


正文


数字货币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正在发生

近期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行情火爆,主要缘自部分投资者认可其“数字黄金”属性

本文中的数字货币更准确的叫法应当为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加密货币是数字货币的一种,是基于某种加密算法创建的数字货币。截至2021年2月18日,按市值排序,全球前两名的加密货币为比特币和以太币,市值分别为9426亿美元和2003亿美元(对比黄金市值约10万亿美元);按2021年2月18日交易额排序,前两名为泰达币和比特币,交易额分别为212亿美元和189亿美元。

►比特币(Bitcoin,BTC)诞生于2008年,网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个人或组织发布了相关论文和开源软件[1]。比特币及其支付系统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可以点对点无中介传输、交易由加密算法验证并记录于被称为区块链的公共分布式账本中。比特币是一种被称为“挖矿(mining)”行为的激励,而不是由特定机构控制和发布,协议中设立了“减半”事件[2],因此总供应量有限。

►以太币(Ethereum,ETH)诞生于2015年[3],和比特币一样,也是去中心化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但基于的协议与比特币不同。以太币没有数量上限,仅可用于以太坊网络,而不适用于其他地方。

►泰达币(Tether,USDT)诞生于2015年[4],是稳定币的代表。鉴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币值波动剧烈,稳定币应运而生,泰达币币值与法币锚定,背后有充足的法币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作为保证金,1个泰达币可随时在泰达平台上兑换为1美元,技术上亦使用区块链(Facebook计划发行的Libra也是稳定币之一 ,与一篮子或某些国家的法定货币挂钩)。

我们认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行情火爆,主要由于国际上部分投资者认可其潜在价值,认为依托于区块链、电子加密等技术的数字货币在未来的世界会有使用需求、或存在储存价值。具体而言,加密货币在理想状态下:

► 1)可用于全球支付交易、交易匿名、交易费用低廉;

► 2)没有存储成本;

► 3)不由任何机构或组织决定发行量,而是基于约定好的某电子协议,具体而言例如比特币协议限定了供给总量,因此使得其具有类似于“黄金”的保值、抗通胀、抗风险属性。

但需注意的是,加密货币虽有上述优势,但仍有相当多的投资者认为其“去中心化”属性存在监管风险;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币值不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网络可实现的每秒交易笔数远低于日常生活所需;同时,比特币算力逐步被几大矿池垄断,因此其“去中心化”属性在部分投资者看来已名不符实。

图表: 比特币涨跌主要原因:是否有更多居民和企业认可其支付功能;监管对比特币的约束;市场对避险资产的需求